当前位置:官网首页>技术支持>常见问题>5个方法,让你有效避开“猪周期”的坑

5个方法,让你有效避开“猪周期”的坑

发布时间:2023-06-08     点击数:1970

来源:播恩集团

      2006年以来,我国大体经历过四轮“猪周期”,每轮历时四年左右,前1.5-2年为价格上行期,但现在的猪周期价格上行期却只持续了半年。       

       1、认识猪周期  猪的主要产品就是作为人类动物蛋白来源的瘦肉,对任何种类的产品来说,决定其效益的除市场因素外,主要就是产量(生产效率)和品质。养猪生产的最终目标自然是经济效益,即追求效益的最大化。



  

       猪肉的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,围绕产品价值上下波动!历史上,我国猪的供给弹性要大于消费弹性,因为猪周期更多的是因为供给的变化导致。

  供给关联的关键要素:出栏量、存栏量,进口

  需求关联的要素:收入、信仰、气温、节假日、人口增长、出口等

  理论上,我们通常用蛛网模型来解释猪周期。

  2、我们的猪周期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?

  2000-2003年,猪价呈小幅振荡运行,非常接近封闭型蛛网;但在我国,随着养殖规模的上升,养殖成本每3-4年出现一次较大幅度的上升;2003年以后,从一个低谷至下一个低谷相隔3年时间,而且振幅呈增大趋势,供应弹性要明显大于需求弹性,非常接近发散型蛛网。自2006年~2022年,我国经历了4轮猪周期;根据行业人士的观点,2022年6月左右,我国生猪产业进入第五轮猪周期。

  3、是什么影响了猪周期的变化

  回顾我国过去猪肉价格的变化,供给变化的仍是最主要因素,而影响供给的因素包括:一是疾病;二是土地与环保;三是生产方式的变化。

  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呢?

  个人觉得:一是生产方式处于大变革时期,规模化、集约化发展快,集中度上升幅度太快,出栏节奏更均衡,而消费的季节性仍客观存在,两者的匹配度不够;二是生产者的短期行为对猪肉的供给节奏变化,如上市体重的增加、二次育肥等,大大增加了头均猪肉供给量;三是非洲猪瘟等疾病的影响仍客观存在,冬春季节疾病对生产的影响大。

养猪人可以有哪些应对策略?   

     

       1、提升养殖设施化水平

一是要完善猪舍环境自动化控制,让猪生活在舒适的环境中;二是配备精准饲喂设备,减少饲料浪费;三是加快推进智能化养殖设备的配备,提高劳动效率。

  2、增效降本仍是关键

  养殖效率提升,品种是关键,管理是保障多生少死长得快仍是养殖户的重要前提。如育肥猪管理方面,缩短上市日龄、降低料重比、降低死亡损失是最重要的管理要点;在低价时加快低效母猪的更新非常重要。

  从成本管理来说,最重要的要理清成本结构,分段分步进行成本分析,尽可能将成本单位化,如每头、每kg、每100头母猪,标准化成本指标非常重要,也便于行业比对。

  从降本措施来说,各项活动的可行性和风险性都是并存的,如在进行饲料原料的更换时,可能会降低成本,但是也可能会引起猪的应激反应。

  3、均衡生产,预防踏空

  上面我们也谈到,猪周期的变化客观存在,但价格波动是很难准确预测的。对于生产者来说,保持均衡生产,做好现金流管理,防止踏空,价格高的时候没有猪,低格低的时候大量猪上市,这对于养殖户是最大的伤害。



  

      当然,做好疾病防控尤其是非瘟的防控、做好母猪群体管理等对养殖户来说总是最重要的。

      面对第五次猪周期,我们不能改变猪周期的趋势,要学会顺应猪周期的趋势,在大事面前,要处事不惊,不要有恐慌情绪,坚信“只要思想不滑坡,办法总比困难多”。

  1、在面对起伏不定的猪价时,可以采用“T+1”的方式来卖猪。有赚逐渐卖,不限于大猪,一些仔猪/淘汰母猪也能根据情况,不断的卖出,在盈利的同时也优化了生产结构。
  2、对于猪的营养方面,可以采取“T方案”,主要追求产品营养的稳定性,才能充分发挥猪的生产潜能。同时也不能一成不变,对一些经过实证的科学产品,要勇于接受与尝试。
  3、对于非瘟防控,可以采取“T+0”的方式。这个“0”代表着零失误,对于非瘟防控,每个环节都要加强管理,及时处理,不要抱有侥幸心理,十年如一日做好管理工作。  4、对于猪场管理,可以采用“TF”战时管理模式,不能满负荷生产,短平快的猪周期需要更多的调整空间;对于外界信息需要有批判性、选择性的接受,量力而为,根据自身农场的情况发挥自身的优势,比如家庭农场在幼小猪的生产上是具有一定优势的。

【版权声明】本网站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、本网站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需注明来源且保持图文完整性、本网站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,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;我们刊登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,不构成投资意见。若有不妥,请及时联系我们。

※ 本文来自于,如有侵权请和我们联系删除